汛期,谨防血吸虫病感染!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在做好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预防的同时,也要谨防血吸虫病感染。
血吸虫病是一种经水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季节主要是在每年4-10月份,人畜接触了含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后,最快10秒就可以被感染。
汛期,由于水位升高,易导致人畜接触水体频次增大、粪便污染水体机会增加、钉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分布范围扩大,从而增加了血吸虫病的感染风险。
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办法。
流行区居民、抢险救灾人员在汛期预防血吸虫病感染应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应尽量避免在可能有钉螺分布的水里游泳、玩水、钓鱼,或是洗衣、淘米、洗菜。
2.因生产、防汛需要,不能避免接触疫水时,需穿戴好防护用具或涂抹防护药剂。
3.尽量使用干净卫生的水源,不喝生水。
4.管好人畜粪便,安全放牧,避免粪便入水,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5.接触疫水后,如有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当地医疗机构或血防机构进行检查、治疗。国家免费发放治疗血吸虫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吡喹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