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警惕手足口病流行
夏末秋初,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手足口病的秋季发病高峰也即将到来,“宣传年年搞,发病还不少”说的就是它啦,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008年我国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我省手足口病发病率常年居法定传染病前列,“贡献”极大。因手足口有感染病原体繁多、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一、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有哪些?
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以EVA71、柯萨奇病毒A16(CVA16)为主,另有其他肠道病毒(CVA2,CVA4,CVA5,CAV6,CVA10,CVA12,CVB2-5,CVB13、ECHO病毒等)。EVA71引起重症者较多。近年来,CVA6和CVA10引起的手足口病显著增加。
二、临床表现主要有什么?
普通型(绝大多数):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以发热(多在皮疹出现之前),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为特征,可伴咽痛,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部分仅表现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病例可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程一周,有自限性,如果患儿精神状态差,还是要及时就医。
重型(少数1-2%):部分型别感染者可出现重症,表现为发病1-5天后,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可有后遗症,病死率高。主要表现为
研究表明,重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EV71感染、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请一定高度重视、及时就诊。
三、流行特点
(一)谁是传染源?
流行期间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是散发的主要传染源。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青少年和成年人多为隐性感染(数量较大、难以鉴别、发现和管理,给阻断传播造成巨大挑战),婴幼儿因缺少特异性免疫力而多呈显性感染。
(二)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其中手被污染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三)哪些人容易感染?
常见于10岁以下,尤其是5岁以下幼托和散居儿童发病率较高。小朋友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免疫力不完善、常去游乐场等聚集性场所均增加了发病风险。幼儿园易发生暴发或流行。
(四)什么时间高发?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4-7月和10-12月,第一个高峰通常高于第一个高峰。
四、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一首打油诗来帮忙:
洗手通风晒衣被,消毒隔离少集聚。
营养休息要跟上,疫苗关键不能忘。
(一)勤洗手。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以存活数日,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可能接触脏东西后,正确使用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七步洗手歌》很适合小朋友哦)。
(二)多开窗通风、晒晾衣被。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多通风、晒衣被是家庭环境有效的消毒方法。
(三)做好物品和环境消毒,尤其是患儿的玩具、餐具、用过的物品、排泄物等应彻底消毒。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不要使用75%酒精,其对肠道病毒无效。
(四)对于家中有多名易感儿童的家庭,要避免健康儿童与患儿的接触,尽量做到卧室分来、专人护理,避免儿童交叉感染、成人作为传染源感染儿童。
(五)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频次,尤其是游乐场、商场等儿童聚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公共场所。
(六)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注意加强儿童的营养补充和休息睡眠,提高机体抵抗力。
(七)积极接种疫苗,EVA71疫苗可有效降低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尤其对减少重症和死亡具有重要作用。6个月-5岁儿童可选择接种,基础免疫程序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Q1:感染过是否还会再感染?
A:会!虽然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但肠道病毒种类和型别繁多,不同血清型间缺乏交叉保护,可能会出现反复感染、多种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仍要注意个人卫生,谨防再感染。
Q2: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再得手足口病了吗?
A:NO,首先接种疫苗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效果,另外目前手足口疫苗只能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2] 手足口病诊断(WS 588-2018)
信息所? ? 李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