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
一、什么是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二、甲肝是怎样传播的?
甲肝是我国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即未受感染者摄入了由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过的食物或水,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或血传播。水源性疾病疫情并不常见,往往与受污水污染过或处理不当的水有联系。人与人之间偶尔接触不会传播此病毒,但与感染者密切身体接触则可能会受感染。血液途径的传播方式有使用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以及其他不安全注射行为等。
三、怎样预防甲肝?
改善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一)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生吃瓜果要洗净。
(二)注意个人卫生。用肥皂流动水洗双手、特别是餐前便后。餐具、橱具、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及其它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做好食具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三)及时接种疫苗。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有力武器,大力宣传,积极推动甲肝疫苗接种工作可有力增强人群的甲肝免疫水平,减少易感人群数量。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学龄儿童和血清甲肝抗体阴性者)均可接种甲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与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可接种人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国家已将甲肝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凡适龄儿童都应及时接种。
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1岁半时接种1针甲肝减毒活疫苗;或是孩子满1岁半时接种第1针甲肝灭活疫苗,2岁-2岁半时再接种第2针甲肝灭活疫苗,2针间隔≥6个月。
乙型肝炎
一、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乙肝易转变为慢性肝炎、病程迁延,甚至引起肝硬化及肝癌。它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全世界估计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2.4亿多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肝。
慢性HBV感染的发生与感染年龄有关。在1岁以内感染的婴儿中,约9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在1~4岁感染的儿童中,20%~5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不足10%。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5%~25%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过早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约80%的肝细胞癌病例由HBV感染造成。
二、乙肝是怎样传播的?
HBV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患乙肝的母亲可在分娩前28周至婴儿出生后的6周将病毒传给婴儿,是新生儿及婴儿感染乙肝的重要途径。年龄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变成慢性携带的机率越大。
三、怎样预防乙肝?
(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越早越好。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 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剂量应≥100IU,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
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一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 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二)如何更好的切断传播途经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包括针灸的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防护(Standard Precaution)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
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三)意外暴露后HBV预防
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μg)。
(四)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在诊断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时,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 (该3种标志物均阴性者)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丙型肝炎
一、什么是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全球约有1.5亿人患有慢性丙肝、并面临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每年有35万余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
二、丙肝是怎样传播的?
丙肝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经由被感染的血液传播,包括接受被感染的输血、血液制品或器官移植,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注射以及针具穿刺,注射毒品,母婴传播。性传播与共用已被感染的血液污染的个人物品也可以传播丙肝,但不那么常见。丙肝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被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分享食品和饮料等偶然接触传播。
三、丙肝的危害
丙肝在感染后极易慢性化,约50%-85%的急性丙肝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数人发展为慢性肝炎。由于丙肝的隐匿性较强,初始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略,但疾病却在悄悄进展,感染二三十年后大约有20%~30%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因此丙肝一直被人们称为“无声的杀手”。同时,由于不易被发现,因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的传染源。就此而言,丙型肝炎较乙型肝炎更具危害性。
四、怎样预防丙肝?
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可通过避免以下的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一)把好“血关”。严格筛选献血员,提倡无偿献血,加强供血者的血液检测质量,同时要减少输血。
(二)阻断经皮肤和黏膜途径传播。避免不洁注射,避免作不必要的穿刺,杜绝静脉吸毒,对牙科器械、内镜、理发用具、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刷等。
(三)阻断性传播。丙型肝炎感染者在性交时应使用安全套。
(四)对育龄女性的丙肝患者建议先进行治疗,后怀孕;对HCV-RNA阳性的孕妇,应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五)对高危人群加强丙肝筛查,及早发现及治疗感染者,减少隐匿的传染源。
(六)增强丙肝防治知识的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
丁型肝炎
一、????????????? 什么是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简称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丁肝与乙肝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二、丁肝是怎样传播的?
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
三、怎样预防丁肝?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供预防丁型肝炎之用。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
(一)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是降低输血后丁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二)对乙肝易感者,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HBsAg携带状态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丁肝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对针刺和注射实行一次性医疗用具,或一用一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戊型肝炎
一、????????????? 什么是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重叠感染戊肝,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老年性戊肝的病情相当严重,病人多有非常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胆道系统损伤突出,黄疸多持续加深,且黄疸期长,在恢复期的残留黄疸不易消退,常发生胆管炎、胆囊炎等合并症。另外,戊肝的病死率较高,达到2.5%,而甲肝病死率为0.1%,乙肝(不包括肝硬化)为0.9%,需要注意的是若孕妇感染戊肝病毒,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可高达20%-40%。
二、戊肝是怎样传播的?
戊肝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戊肝是一种自限性感染,一般4-6周内会自愈。偶尔也会发展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导致死亡。
三、怎样预防戊肝?
(一)接种戊型肝炎疫苗。目前中国已生产和批准了全球第一个预防戊肝的疫苗。
(二)切断传播途径。戊肝的大流行,大多与饮用水被污染有关。因此在发生水灾以后,更要把饮用水问题重视起来,为预防水型传播,主要是保护水源,防止粪便污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品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和讲究个人卫生也很重要。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戊肝的重要措施。